如何判斷工業用活性碳更換頻率?
判斷工業用活性碳更換頻率是一個關鍵問題,因為活性碳一旦飽和,其吸附能力將大幅下降,甚至可能釋放已吸附的污染物。以下是幾種常用且實用的判斷方法:
一、依據使用目的判斷
不同用途的活性碳,其更換頻率不同:
用途 | 常見更換依據 |
---|---|
空氣過濾(除臭、有機氣體) | 氣味變明顯、濃度上升 |
廢氣處理(VOCs、酸性氣體) | 出口濃度超標 |
水處理(有機物、餘氯) | COD、TOC、餘氯等指標上升 |
溶劑回收 | 回收效率下降或回收物純度下降 |
二、依據監測數據判斷
1. 進出口濃度差值
-
若出口污染物濃度接近進口濃度,表示活性碳已接近飽和。
-
可安裝在線監測儀(如VOC感測器、TOC分析儀)來即時掌握。
2. 穿透曲線分析(Breakthrough Curve)
-
繪製濃度-時間曲線圖。
-
當出口濃度達到允許值或10%進口濃度時,即可判斷需要更換。
三、取樣分析(實驗室方法)
1. 碘吸附值
-
測量活性碳的碘值(通常在800-1200 mg/g)。
-
若下降超過20~30%,表示吸附能力下降,應考慮更換。
2. 熱重分析(TGA)
-
分析飽和碳的揮發份與殘留物,評估使用狀態。
四、經驗法則與操作紀錄
-
根據過去操作經驗與流量、濃度負荷,制定週期性更換計劃。
-
比如:某設備每日處理1000m³含VOCs廢氣,活性碳通常3~6個月需更換一次。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