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馬綠電與碳權交易協議 打造區域淨零新路徑
星馬綠電與碳權交易協議 打造區域淨零新路徑
資料來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8943920?from=edn_search_result |
以下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近期在綠色經濟合作的整理與解析
五大重點整理
1. 設立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
兩國共同推動經濟特區,除了吸引外資與創造就業外,還特別將「碳權交易」「碳捕捉」納入核心合作領域,凸顯減碳在經濟轉型中的戰略地位。
2. 碳權與 ITMO 機制
雙方同意透過「國際轉讓減緩成果(ITMO)」共享碳權成果,在遵守《巴黎協定》的前提下協助彼此達成國家自定貢獻(NDC),成為區域合作減碳的範例。
3. 碳捕捉與跨境再生能源
設立星馬聯合委員會推動碳捕捉技術研究,並建立跨境再生能源憑證(REC)框架,支援區域電力交易,進一步提升再生能源部署的可行性與規模。
4. 新加坡碳交易平台優勢
新加坡的「氣候影響力交易所」(CIX)將成為區域碳市場的核心平台,提供碳權與再生能源憑證交易,並透過其金融與人才優勢吸引跨國企業採用。
5. 互補性優勢
新加坡擅長金融與制度設計,馬來西亞擁有自然資源與潛力碳專案,兩者互補結合,預期能引領東協在碳市場與綠色經濟領域走向制度整合與標準一致性。
源晟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觀點
- 台灣應該借鏡區域合作模式
星馬合作展現了「跨境合作 × 綠色經濟」的方向,臺灣在推動 ETS(總量管制碳交易制度)時,也應考慮如何與鄰近國家或主要市場建立鏈結,避免孤立於全球碳市場之外。 - 碳捕捉技術需求
星馬合作將加速碳捕捉與封存(CCS/CCUS)的技術研究與應用,對於高排放產業(如鋼鐵、水泥、石化)提供減碳新解方。源晟可在「污染控制 × 碳捕捉結合」方面尋找研發機會。 - 中小企業的參與空間
隨著跨境 REC 與碳市場標準化,臺灣中小企業若想進入國際供應鏈,需建立碳盤查與低碳工法的基礎能力。源晟可透過「顧問+設備」模式,協助企業轉型。 - 競爭與合作的警示
星馬已率先佈局,未來可能吸引外資與碳市場話語權。若臺灣不加速 ETS 與國際市場接軌,將可能失去國際競爭力。